汉川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访江西吉安市泰和县
TUhjnbcbe - 2021/4/2 15:51:00
白癜风有哪些症状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5652.html

江西吉安市泰和县,东汉末年建县,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在以往所见过的《郑氏族谱》记载中,很多始迁祖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

如:

“锅八块”郑氏后裔第八世季选公自江西泰和迁湖北沔阳汉川一带。。。

始祖兰庆公,字香远,元末进士,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因初任湖南桂阳州牧来湘。。。

始迁祖位公,字宗易,号玖五,元孝廉,自江西泰和徙居此。。。

始迁祖庆一郎,元初至正4年()自江西泰和因避难迁湘,开基于常宁县梅龙乡湖头村。族人多分布在飘头、湖边、楠木山等地。。。

寿山公,原籍江西吉水县,明洪武二年迁楚(今湖北麻城一带),后迁礼山县(今湖北大梧)宣化店南郑家棚。。。

郑兆林、郑松林,云南郑氏支系鼻祖,祖籍江西吉安泰和县,迁移时间不详。。。

新田郑氏始祖衡瑜公原籍江西泰和县。。。

那么,吉安泰和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为此我们走进泰和,一探究竟。

首先,在地图上能搜索到的“郑”字命名的村庄有:郑家、郑瓦、郑洲、郑家园、郑江。

我们决定一一走访。

郑家村位于泰和县马家洲东北方向4公里左右。

元初,郑承德从大瑞老居迁此。

清康熙年间,郑显璜从冠朝大瑞老居迁此。

泰和县郑瓦村,原由郑氏开基,约60余户。

现居村民都为“龙”姓村民。

(郑瓦村应该是泰和历史最久郑家人居住过的地方,村口有很多古樟树及古建筑,当地“龙”姓村民介绍,这些古樟树树龄已有多百年,我想应该是郑氏先祖开基所植,坐在树下隐约能感受到一个画面:几百年前,一群郑家人围坐在树下,旁边小孩戏闹的场景。这些已不复存在,郑家村也逐渐在“消失”,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去拍摄“郑家村”照片,然后编辑成册的原因)

郑州组原名郑洲村,位于泰和三都圩北,原是一片荒洲,郑氏先人在此开基,因名郑洲,后殁。

现村中无郑姓,由曾、胡、郭、王、蔡等村民居住。

另外几个“郑”字命名的分别为:

郑江村:位于泰和白土街西南,由郑姓始建于江(溪)边得名,后郭姓居住。

郑家园村:位于泰和沿溪渡西北,清代由郑姓开基,年外迁,现侯姓居住。

人们常说,“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其实江西吉安的泰和县也类似于当年一个移民中转站(跨越明清时期,甚至更早),当时的移民点以“南昌府”、“吉安府”为最多,而吉安又以泰和县为主。

所以很多族谱中出现“始祖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出”。

其中意思跟“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湖北麻城孝感乡”差不多。

跑了一整天,走访了五个“郑家村”,居然没有碰到一位郑家人(也有可能现在的泰和郑氏居住在其他村名的村庄)

由于不甘心,跑到泰和县*府《县志办》了解情况,从厚厚的三本泰和县志(不同时期修编)中查找,所获得的信息基本跟我走访的差不多。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是拍摄“郑”字命名的村庄及宗祠,不再深入去了解其他村庄的郑姓人口。

参观泰和历史名村:爵誉村↓

爵誉村位于泰和县螺溪镇,有大量保存完好的赣派建筑群,大小宗祠几十座,其中保存最好的为《康氏宗祠》、《周氏宗祠》。

明朝时,康奎是明孝宗朱佑樘的老师,后康奎出任靖江王府长史司左长史,明成化十七年皇帝对康奎之父康养浩先生暨德配胡氏、继配李氏之敕赠《诰命》,《诰命》至今保管完好,实属罕见文物。

爵誉村地处赣中吉泰盆地,宋朝时,出了护国将*康友*,深得皇帝赏识,被封为“大司马”;明朝时,康奎是明孝宗朱佑樘的老师,后康奎出任靖江王府长史司左长史,明成化十七年皇帝对康奎之父康养浩先生暨德配胡氏、继配李氏之敕赠《诰命》,《诰命》至今保管完好,实属罕见文物。

爵誉原称“龙源”,周氏和康氏两族在唐末迁居此地,其中南唐金陵监察御使周矩到此地后,创建槎滩陂,是古代江西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宋朝时,周氏出了“一门四进士”:周倚、周伦、周僭三兄弟及侄周庆章。后又有周中和中了进士,并被仁宗赐名周中复。

我们计划把全国“郑”字命名的村庄、郑氏宗祠、郑氏历史遗址、郑氏名人故居等,全部以图文形式记录下来,印刷成册。(由于目前无法统计“郑家村”数量,暂定四册,约页,彩照、村名由来、始迁祖、年代、本族字辈等)

很多“郑家村”都在旧城改造中慢慢消失,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去把所有以“郑”字命名的村庄及宗祠用图文形式记录下来,汇总并印刷成册出版,这是一件对天下郑氏来说极具意义的事情,一来是对历史的尊重,二来能为后人留下点宝贵的资料。

希望热衷于郑氏文化的家人们参与进来,共同来完成这项郑氏文化工程!

联系人:--郑峰

电子邮箱:xzj

.
1
查看完整版本: 访江西吉安市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