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差点让楚国灭亡的柏举之战在何地
TUhjnbcbe - 2021/3/26 10:24:00

从各种网文看,今人对吴、楚的了解,多局限于晚期。特别是讲到楚国,在战国中期以前的地理位置,错误多得难以想象。这应该是史学界的耻辱!

楚文王开疆拓土到淮河上游,楚庄王时期直逼中原,楚共王时期势力已达洞庭湖,此后吴国东迁。晋国为了遏制楚国,支持吴国发展*备,吴国自此才与中原诸侯接触。伍子胥逃到吴国后,采用扰楚疲楚战术。而楚国也支持越国,达到牵制吴国的目的。楚国自灵王后已失争霸中原之心,应该跟吴国壮大有关。

在楚灵王、平王、昭王时期,楚国开始向南发展。东面仍有陈、蔡、徐等国,特别是徐国周边还存在数量众多的小国。在大别山东南一侧,仍有舒、巢、钟离等国,徐是吴的与国。此时的吴国志在向北发展,河南固始县发掘出吴国太子夫差夫人(宋国人)墓,寿县有蔡侯墓,说明这里都是吴国地盘。蔡国避楚奔吴,吴国将其安置在州来(下蔡)。《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王阖闾“十一年(公元前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鄀。”番是吴国地名,随着吴国北扩迁移至河南固始一带了。与吴国人口同迁的地名还有豫章、九江。由于吴国背面的越国强势兴起,吴国势力只得南撤,吴楚对抗的前沿阵地也随之南移到了州来、钟离。注意,吴楚两国都喜欢把国都设于对敌斗争的前沿地区。如楚国迁都于淮阳,吴国迁都于无锡以抗越,结果都败得很惨。

公元前年,吴国一度攻入楚国国都,差点令楚亡国,这就是著名的柏举之战。此后,吴越争霸打得你死我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却把吴国灭了。史书中的吴国,只是昙花一现,详细的记载只有四代人。吴国立史时间只有一百年多一点,迁都无锡只有两代人。

今人认为楚国地盘超大,那是越灭吴至秦攻楚之间的事。春秋晚期,越灭吴,楚国自然乘势扩张,此后越与楚渡过了一段蜜月期(楚惠王母亲就是越女)。战国早中期,楚威王败越,尽取吴越故地。楚怀王开始,秦攻楚,楚国先是丢失今陕豫蜀鄂交界处的地盘,之后又丢失湖北全境、湖南境内大部地盘。于是,楚国迁都于河南信阳东,之后再迁淮阳。秦国打响灭楚之战前,楚国才迁到安徽寿春(寿县)。楚国迁都至东南并发展壮大,只有两三代王,在寿春的时间才十多年。

附1:柏举之战示意图

专家研究一(麻城为主战场)

吴国*队由伍子胥、孙武训练多年,对楚作战准备充分,并且先打击越国,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次攻楚没有从方城进攻,而是选择了楚国防守薄弱的方向,出奇不意直插楚国心脏。

此战还有一个小插曲,楚*请求让其渡过清发水列阵,这与宋襄公泓水之战何其相似?这就是春秋时代!但吴国公子夫概没有宋襄公之仁,在楚*渡河时擅自带领五千*马发起进攻,以致楚*溃乱,吴国大*乘势掩杀。当然,楚*在此生死存亡之战中,也不是太烂,一共组织了五次阻击战,结果还是抵挡不住吴*攻入都城。吴国这次攻楚,其实很不地道,不仅捣毁了楚国都城,还把高官女眷抢回去当妾当妻,平民妻女也难逃厄运。伍子胥对楚平王挖墓鞭尸,以报杀父兄之仇。注意,楚平王时期都城在秦溪,所以墓地在这次战役范围之内。

这次战役,吴*统率是吴王阖闾,其胞弟夫概为先锋。具体组织当然是伍子胥、孙武。战国时期白起攻楚,其战术何其相似!都是战神级别的。白起是围堰灌楚国鄢郢,让对方根本无力抵抗,由此占领楚国汉水之北,身后邓穰还有韩魏联*相助。

楚昭王是在吴*攻入郢都之前跑出来的,都城如果在荆州沙市一带,他将是渡过汉水往敌*方向逃跑,再见?公、到随国。吴*渡汉水作战必将又是另一情境,作战难度要大上数倍,这又不是战神所为。所以,说此时楚都在纪南城或宜城的都不合理。

附图1自出专家文章。此战吴*三万,应该包括唐、蔡联*,楚国自然是全力出击。作者以为数万吴*、数量更多的楚*都是飞行侠,数渡汉水、涢水,清发水竟然直接无视了!在诺大的地盘上任意驰骋,这样攻入楚郢,要得多长时间?以数量劣势的吴*在敌国作战,讲究的是速战速决。时间长了,楚国*民的人海战役将令吴*难以招架,这是战役策划者必然会考虑的。专家文章说吴楚双方交战的主战场在湖北麻城,真是匪夷所思!

附2:本人赞同的柏举之战路线

专家研究二(汉川北为主战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城砖与《楚居》等证据也表明,荆州纪南城要晚到战国时期。我借用的图一,标出的不少地名与这次战役相关,如雍澨、大隧、直辕、冥阨、清发水。但所标春秋时期,与楚都有关的地名,多处是错误的。

史籍记载的柏举之战,吴楚两*首遇于清发水,交战地“从小别到大别”。民国地图上把武汉龟山标为大别,看来大别或大别山地名是东迁的。湖北汉川北至今仍有麻河镇。是否专家们是把江汉平原上的麻河、麻阳、大别,误作*冈麻城、大别山了?此外,今天的武汉市东西湖区有柏泉古镇,曾挖出过大量青铜箭头,这个柏泉地名或许就是柏举变迁而来。柏举之战所在地,应在汉川麻河及图二所标清发水一带,也不排除靠近柏泉镇。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按《春秋左传》及注文,根本不能理解楚昭王奔随路线。《吴越春秋》记载更明晰:“王涉濉,济江,入于云中。”这里的濉即雎同沮,江指夏江即夏水,云即?或郧,正义《土地名》里就称夏水为夏江。我在研究鄂君启舟节时指出,夏水古道经过天门、应城南,起点在钟祥旧口镇,沿线有屈家岭、石家河遗址、古云梦泽。按照楚人在西汉水的习惯,北面有京山(荆山),沮水自然离楚都不远。

《左传》与《史记》说楚昭王获救这事时,均只提及随人,没说什么随侯、曾侯,在随人救楚昭王之后,楚国才恢复随国疆域,给予诸侯国地位。如《春秋左传》记载:“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随世服於楚,不通中国。吴之入楚,昭王奔随,随人免之,卒复楚国。楚人德之,使列於诸侯,故得见经。”这在楚昭王末期。史籍对昭王出逃记载得非常具体,如《史记》:“己卯,昭王出奔。庚辰,吴人入郢。:春秋云十一月庚辰。”也说是说,楚昭王出逃后一天,吴*就攻入了楚国都城。昭王在途中只住过一晚就到了随人处,吴王入楚郢后再率兵追上了楚王。从天门往北是京山,之后要翻过著名的大洪山才能到达随州或随县。昭王的妹妹很快就走不动了,是由别人背着逃命的。楚昭王是先到云梦,被人误射伤后再去见郧公,由郧公送到随人处。楚灵王迁都到天门,京山苏家垄就是随国最接近楚都的驻地,不排除郧公送楚昭王到此地。

根据《楚居》记载,柏举之战后,楚国先从秦溪短暂迁到汉江西岸的美郢,它应该就是包山楚简中提到的漾陵。然后楚王又回迁到老巢爲郢与湫郢。湖北云梦楚王城,应该是在柏举之战后修建,为的是防范吴国再次偷袭。有人说《楚居》记载的春秋末期有?郢,而原释文作鄢郢,如果确认原释无误则与安陆或?郢无关。楚国早期的鄢郢在漯河堰城,在白起攻楚之前一直为楚国所有,这个地名在秦国灭楚前仍然保留着。《楚居》中的“秦溪”,最有可能在湖北天门境内,它不在汉水以西,更不在淅川。北宋末年,在孝感境内发现的安州六器有曾侯钟,说明楚惠王以后的孝感境内有楚国贵族居住。

: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差点让楚国灭亡的柏举之战在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