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头条东荆河梦泽之乡
TUhjnbcbe - 2021/2/15 0:07:00

图为:油菜花香东荆河

东荆河,古为云梦泽的一部分,回肠江汉腹地,吞汉水,吐长江,逶迤七百里。流域内湖泊密布,水源关系复杂。“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若是收一年,狗子不吃糯米粥。”

这首民谣,形象刻画了历史上江汉平原水患和水利时的不同景象。东荆河也似古埃及尼罗河般,扮演着洪水泛滥和灌溉滋润的双重角色。

古往今来,东荆河疏与堵,兴与废,人与河争地,上演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博弈。

堵疏之变映衬时代变迁

图为:东荆河水滋润农田

潜江,取“汉出为潜”之意。据清康熙年间《潜江县志》载:“汉水循源而下,由潜一道入江,故名潜江。”

“潜水”是哪条河?“很可能就是古东荆河。”潜江市水务局副局长田志力认为。

潜江因东荆河而得名,东荆河的演变也折射出潜江历史发展的脉络。

近日,记者与潜江市水务局张德才一道,驱车来到东荆河源头——龙头拐。

龙头拐险段,位于潜江市泽口经济开发区。汉江的泥沙在此淤积,远眺,只见江中露出大片沙洲。

据介绍,东荆河原本就是汉江水沙运动的产物。由于河势及水势的变化,历史上,东荆河入口的位置也曾随之摆动。最著名的一次,清同治八年大溃,称“吴家改口”。

改口以后,区域间水利条件变化。每当汉江洪水来临,龙头拐河口迎峰顶流,潜江等地首当其冲。因此,汉南人(江陵、潜江、监利、沔阳)主张堵口以自保,而汉北人(天门、汉川、汉阳)则主疏,否则洪水直奔下游,下游则罹患洪灾。

历史上,关于河口筑坝的“兴与废、疏与堵”之争,旷日持久。《襄河水利案牍》等文献记载,仅清道光二十四年至民国二年,南北诉讼便达13次之多。

年,湖北省水利厅成立汉江河道管理局,从全局角度将汉江和东荆河共公里的河道堤防管理统一起来。

图为:东荆河堤

在统一谋划下,曾经矮小简陋的堤坝,逐渐变得大堤巍巍。昔日满垸“*汤”,如今遍地绿装,江汉沃野千里,平原春翠秋*。

年逾八旬的谢凤珍,是泽口镇谢湾村五组的村民。她指着脚下的滩涂沙地说:“以前这里都是河道,上面还能行船,可以通往汉口。现在,怕有二三十年没有走船了。”

年丹江口大坝修成之后,东荆河水位也逐年降低。年,潜江大旱,龙头拐断流、河床裸露,为满足下游的灌溉需求,潜江紧急调集16台挖掘机日夜工作,终于疏通河道。

从以邻为壑,到荣辱与共,疏堵之间,彰显时代沿革。

在谢凤珍的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闲时节,常会有雇请当地村民打硪修堤的机会,她也因此赚些家用。

打硪修堤,是潜江人民重要的劳动内容。为了减轻疲劳,协调动作,潜江产生了大量的打硪号子,所谓“号子是令旗,不喊号子不修堤”。打硪号子在人民中沉淀下来,成为当地民俗、民歌的代表。

人退水进还自然一股清流

龙头拐顺流而下,记者来到深河潭水源保护区附近。一艘潜江市自来水公司的取水船停泊于此。

杨国庆,自来水公司的员工,此时正剥着刚从河里打捞出的螺蛳壳。他告诉记者,东荆河里有鱼有虾,嘴馋了还能捞点螺蛳。“我们在这里取水,水质是放心的。”他说。

近年来,由于泽口经济开发区内化工企业林立,加上百里长渠、中沙河等向东荆河排放污水。东荆河水质一度成为新闻

1
查看完整版本: 头条东荆河梦泽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