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马口镇窑新村。
一栋平房内,
八旬老人胡圣幼双手拿着刻刀,
灵巧地在一个陶罐上刻画着。
陶罐上,
一个八仙的造型已经呼之欲出。
在胡圣幼老人的身后,挂着一个“湖北省陶器烧制技艺传承人”的牌匾。寥寥数字的背后,是一段长达余年的中国民间技艺的传承,以及一个堪与景德镇媲美的名字——马口窑。
据汉川县志记载,马口窑诞生于年至年间。多年来,烧出的陶瓷制品不计其数。
年出生的胡圣幼,打小就在窑上玩,16岁上窑制陶。他的特长是画画。曾经,汉川陶瓷厂需要在一个陶罐上画多个人像,许多老师傅画了好多天都无法完成,胡圣幼上场,半天就画好了。“一炮走红”的他,从此和马口陶再也割舍不开。
马口窑必须要用马口的*黏土来烧,跟其他陶瓷器具制作方法不同的是,马口窑的拉坯和在坯上绘画,都是一次完成的,不能停,更不能修改。拉坯很多人都会,但是能在坯上绘画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而到了现代,陶瓷制品笨重、手工制作成本高等劣势突显出来,马口窑也逐渐走向了消亡。年,马口镇最后一口窑关闭,马口窑火就此熄灭,年,马口窑古窑址被列入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出生的胡圣幼,打小就在窑上玩,16岁上窑制陶。他的特长是画画。曾经,汉川陶瓷厂需要在一个陶罐上画多个人像,许多老师傅画了好多天都无法完成,胡圣幼上场,半天就画好了。“一炮走红”的他,从此和马口陶再也割舍不开。
马口窑必须要用马口的*黏土来烧,跟其他陶瓷器具制作方法不同的是,马口窑的拉坯和在坯上绘画,都是一次完成的,不能停,更不能修改。拉坯很多人都会,但是能在坯上绘画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马口窑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明末清初,马口有龙窑座。这里被誉为中国民陶之首。近代,马口“八仙坛”曾被选为高校陶艺系教材,绘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故事情节的泡菜坛子,曾经在国际博览会上拿过金奖。
据了解,该基地将定期举办开窑节,展示和传播马口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口窑的历史。几百年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将在这里传承和延续。
来源:楚天都市报
编辑:小看
出品:汉川市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汉川:将拆解艘渔船确保渔民利益不受损
拆除35处违章搭建小商品市场清爽了
看汉川知汉川微天下
汉川市融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