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西汉国库的巨量黄金,到底去了哪里短史记
TUhjnbcbe - 2020/11/14 9:37:00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710/7288900.html
问:我想请教几个问题:首先,汉朝国库能否拿出这么多*金,20万汉斤,大概是五十几吨吧,现在我国的*金储备好像也只有几百吨。然后,古文中的多少“金”,先不论是金还是铜,单位是什么,是斤、两,还是枚?

对于所谓“西汉多*金”的问题,历代学者多有讨论。目前学界大多认为,西汉朝廷用于赏赐的“金”,指的是*金,而非*铜。只是这些*金的具体来源,我们还不得而知。

西汉曾有*金多吨

从《史记》《汉书》看,西汉皇帝赏赐王公、大臣,出手极其大方,如汉高帝给叔孙通“赐金五百斤”、汉文帝向周勃“赐金五千斤”、汉景帝对窦婴“赐金千斤”(汉代1斤约合现在的克),等等。

货币史学者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中,把这些记有准确数字的赐金做了一次统计,发现西汉皇帝赏赐出去的“金”至少有90万斤,约合现在的吨。①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国库、皇亲贵族、诸侯拥有的以及流通中的*金”,西汉*金数量确实巨大。②

图:彭信威整理的西汉统治者赏赐*金表(单位为“斤”或“金”)

这个数字过于巨大,以至一直有人怀疑史书中说的“金”,很多时候都是指铜钱。如颜师古为《汉书》作注,即说“诸赐,言*金者,皆予之金;不言*者,一金予万钱也。”按照他的说法,只有明言“赐*金”,才是给金子;单说“赐金”,只是给铜钱罢了。

一些现代学者也认同颜师古的说法。比如彭信威就认为,“……金子在西汉,并不一定指*金,有时只是一种价值的表示,即一万钱。”另一位学者瓯燕进一步说,“西汉记载的大量*金不都是真实的*金。*金已脱离它的实体,起到了价值尺度的作用。凡巨额的赏赐、馈赠、聘礼都用*金计值,它可以用*金兑现,亦可以不用*金兑现。”③

以上猜测看似有理,实际很难成立。这是因为,司马迁和班固使用“金”或“*金”时,有着很大的随机性,比如对汉高帝赏赐陈平一事,《史记》说“予陈平金四万斤”,到了《汉书》里,变为“予平*金四万斤”。由此可知,“金”和“*金”应该可以混用,都指金子。

图:彭信威整理的东汉统治者赏赐*金表

在汉代,金和铜分得很清,很少混淆。比如,管理金矿的称“金官”,管理铜矿的是“铜官”。又如,*金和铜钱单位不同,*金为“斤”,铜钱则为“铢”。④西汉人论及财物,*金也往往单独列出,史书说梁孝王刘武死后,其“藏府余*金尚四十余万斤,他财物称是”。

当然,以现有史料,也不能排除西汉皇帝赏“金”或“*金”就一定是金子,而不是其他等价物(汉武帝曾有几次大赏,如一次即赐卫青、霍去病*金50万斤,太过骇人听闻,恐怕并非全为真金)。我们只能推测说,大多数情况下,“赐金”给的都是货真价实的*金。

巨量*金来自聚敛

截至年8月,中国大陆的*金储备居世界第七,为.4吨⑤,那在0多年前的西汉,皇室如何聚敛到此数量的1/10,即多吨*金的呢?

对于这一问题,目前争论甚多。大致而言,有以下几种可能:

首先是西汉从前代继承了大量*金。先秦时期,各国已较大规模使用*金,《战国策》说魏王聘请孟尝君,带去“*金千斤”。秦汉统一后,自然继承了相当数量的前代*金。

其次是开采*金的规模扩大。王充《论衡》中说,东汉永昌郡沙金矿的矿工,每天可以采5铢(汉代24铢为1两,16两为1斤)重的*金。有学者据此推测,该矿一年可产*金斤。⑥这一数字虽然较为夸大,但也可见汉代*金的年产量颇为可观。

第三大原因为西汉独有,即大肆聚敛。

对于诸侯,朝廷实行“酎金制”,要求各地诸侯在每年长安祭祀时敬献*金。汉文帝规定,诸侯按照封国内人口数量,每人需献*金4两,五人以上,不足人的侯国也要献4两。西汉不同时期,诸侯国数量不同。汉平帝元始二年20个王国所献酎金为两,相当于汉制.75斤。同时期的侯国有个,即使每个侯国一年仅献*金4两,加在一起是斤。西汉朝廷一年可收酎金斤左右。⑦

图:海昏侯墓出土的部分*金,其中即包括有酎金

对于百姓,西汉朝廷征收巨额税金、罚金。西汉时的齐国,“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朝廷控制的都市数量在齐国之上,市租(即市场中的交易税)至少也有*金0斤。西汉还广泛征收罚金,罪犯在服刑外,有些需要额外缴纳罚金;一些罪名,也能通过缴纳罚金赎免。史书及出土竹简中,常见罚金数两,乃至数斤,加在一起,也是不小的数量。⑧

王莽篡汉后,继续搜刮,特别下令“列侯以下不得挟*金”,以至经过多年战乱,到他败亡时,“大新”国库中“*金万斤者为一匾,尚有六十匾,*门、鉤盾、臧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匮”,这些加在一起就有至少70万斤,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多吨。

*金“凭空消失”之谜

曾在西汉皇室、贵族手中流转的巨量*金,到东汉“突然消失”(其实只是*金用于赏赐的数量明显变少了),其原因可能有几个:

第一,*金被改作他用。

清人赵翼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各地无不建寺,争相“塑像涂金”,“以天下计之,无虑几千万万,此最为耗金之蠹”。在他看来,各地寺庙为佛像“塑金身”,消耗掉了西汉时期积累下的大量*金。赵翼的说法当然不能成立,广建佛寺是南北朝时期才有的事,而且为佛像“塑金身”,也用不了太多*金。但是,赵翼的立论,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就是*金的作用从西汉时期的赏赐、流通,转变为了打造饰品、器物。

第二,很多*金被埋入地下。

汉代奉行厚葬,皇室、贵族陵墓中大都有丰富的陪葬品,汉文帝、汉宣帝的陵墓在西晋末年被盗,盗墓者“得金玉彩帛不可胜计”。其他诸侯墓,以现有考古发掘看,陪葬的*金不多,中山靖王刘胜夫妻墓出土金饼69枚,约1.2千克;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麟趾金42枚、马蹄金5枚,约千克。目前发现陪葬*金最多的海昏侯墓,出土金饼、金板、马蹄金、麟趾金等近块,重约80千克。⑨

图:中山靖王墓内部

由于西汉帝陵、王墓大都被盗掘一空,我们现在很难确知汉墓陪葬*金的真实情况。不过,说有相当一部分*金被随葬墓中,当无问题。

此外,更多的*金很可能在西汉末年的战乱期间,被贵族、商人等“窖藏”了起来。西安十里铺曾出土金饼枚,很可能就是某支“义*”抢自王莽的国库。如经济史学者张准所言,对所谓“*金消失”问题的解释,“目前只有‘地下埋藏’说处于既难以证实也不能证伪的状态,其余说法均有明显缺陷”,他推断,西安附近可能还有大批*金等待发掘。⑩

综而言之,西汉朝廷通过各种聚敛手段,确曾掌握了相当数量的*金,且将之广泛用于赏赐,后来这些*金或被随葬入墓,或被窖藏地下,留存于世的*金也多被打造成金饰、金器等,退出了流通领域,以至让后人产生了西汉*金“神秘消失”的错觉。

注释

①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第80、81页。

②④唐任伍:《西汉巨量*金的来源及消失的原因、时间、地点考》,《中国经济史研究》年第4期。

③瓯燕:《试论秦汉*金为“上币”》,《中国钱币》年第1期。

⑤《英媒:中国9月外储继续回落*金储备持续增加》,中国经济网年10月8日。

⑥胡珠生:《论汉金非铜及其减退的原因》,《文史哲》年第21期。

⑦(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1卷》,华世出版社年,第62、63页。

⑧杜劲松:《关于西汉多*金原因的研究》,《中国史研究》3年第4期。

⑨张准:《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中多*金与西汉*金问题再探讨——兼与刘瑞先生商榷》,《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4期。

⑩张准:《西汉巨额*金消失问题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年第4期。

推荐阅读

真有人嘲讽我们“连珠峰都没登上去过”吗?

雍正皇帝是如何成功将自己*死的?

中国人荒唐的“人参迷信”,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作家残雪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不要夸大其词

孙立人传说的真与假:战神、*妓与活埋日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汉国库的巨量黄金,到底去了哪里短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