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山街群力村位于武汉、仙桃、汉川三地交界处,版图面积亩,其中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2.6亩。下辖4个自然湾,8个村民小组,共有户人,现有劳动力人,全村外出务工人员目前为人。
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65名,村民代表25人。近年来,侏儒山街群力村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借力蔡甸区“十四五”规划构建的“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的发展框架。
按照“鱼米水乡、滨河群力”的发展规划理念,积极融入国道三产融合示范带建设,推进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激活发展动能,让产业“兴”
起来,为乡村振兴“提速”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一是成立专业合作社。群力村党支部成立了金穗农业专业合作社,构建了以合作社引领、党员参与、村民联动的村级产业链,全村农业特色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流转农户低洼土地亩,建立螃蟹、稻虾水产养殖基地,为村集体增加收入9.35万元,通过积极引导,在该基地的示范带动下,群力村螃蟹、稻虾水产养殖规模达余亩,已成为村级主导产业,形成特色化、规模化效应。
二是谋划新型产业。侏儒山街、群力村利用市区扶持资金万元建设的设施大棚等资产,准备建设集沉香灵芝孢子粉生产加工和精油提取的生态观光科普教育实践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将进一步延伸配套物流、教育培训、观光旅游、加工运营等相关产业链,带动村民就业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是推进国企联村。成功片区联合党委牵头组建武汉五联红胜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与长江建投集团产投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农业公司,注册资本万元,计划首期建设1个“鱼菜共生”生产大棚,主要从事生态蔬菜和高品质淡水鱼的混合种养,后续根据经营情况和生产需要,进一步扩大合作投资规模,发展高品质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
引入能人回乡,让人才“聚”
起来,为乡村振兴“储能”
市人大常委会、侏儒山街前往汉南、洪湖考察群力村创业能人雷四木的企业(武汉市杰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与其股东涂海文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吸引能人返乡创业。
知名企业家雷四木带头打响群力村乡村振兴的第一枪,通过挖掘原生态和引入现代化元素,紧紧围绕产业振兴、生活富裕的建设内涵,打造群力村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
通过开展“国企联村”行动专场招聘,为乡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50个岗位;邀请“三农”领域专家学者针对农作物培育、施肥灌溉、农田大棚规划、后续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教学,累计服务村民30人次。
培育良好乡风,让文化“活”
起来,为乡村振兴“铸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群力村着力树立崇德向善的民风民俗,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一是注重选树道德模范,培养挖掘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遵纪守法、敬老爱亲等方面的典型。
二是定期开展道德评议,推举由“五老人员”、新乡贤人士组成的道德评议委员会,对村内出现的正反典型进行集中评议。用榜样的力量和公众舆论扬正治邪,净化社会风气,通过走访群众、听取反映,确定评议议题和对象。
三是积极探索培育良好家风,组织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活动,推进乡风文明,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是制订系列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加强诚信建设,积极开展信用村、信用户等评选活动,在全村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推进环境整治,让生态“美”
起来,为乡村振兴“增色”
群力村着力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对村湾环境整治进行了布置和安排,大力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复土修复、农村旱厕拆除等“四清两拆”工作,累计清理户群众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各类生产生活垃圾近吨,拆除旱厕42座。
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和党员骨干的作用,定期参与村湾环境大清洁活动和老襄河清淤治理工作,每年组织市人大机关干部到群力村植树,绿化老襄河两岸,截至目前,在各方投入下,建设了米绿化走廊和平方米的绿地工程,大力改善了村湾环境。
来源:红色侏儒山
作者/来源:蔡甸在线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