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烽火岁月这些大师在安顺留下的足迹亚
TUhjnbcbe - 2024/3/3 16:15:00
北京哪个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11461_1/

地处黔中腹地的安顺是贵州文化名城。年前,一个个江淮族群迁居安顺,耕读传家的祖训带到这里。年,文庙在安顺兴建,这里有了孔孟之道教化的庙堂。抗战爆发后,闻一多、徐悲鸿等人在安顺留下大师的脚印。

闻一多

闻一多(年11月24日-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迁到长沙,成立了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前身),后又被迫南迁云南昆明。共计名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最后于年4月28日抵达云南昆明。

▲闻一多先生所记载的安顺民歌

闻一多先生是“湘黔滇旅行团”中的一员,乱蓬蓬的头发,杂生的胡须,额上还蜿蜒着几条深深地皱纹,身上穿了件灰土土的大褂,刚满40岁的他看上去像50多岁的老人。虽然旅途异常的艰苦,但他仍充满了艺术家的乐观、浪漫,在给妻子的信中,他说:“沿途所见到的风景之美丽其险,各种的花木鸟兽,各种式样的房屋器具和各种装束的人,真是叫我从何说起!”闻一多先生沿途作了50多幅写生画。

▲闻一多先生铅笔素描《安顺县文庙》

年4月6日“湘黔滇旅行团”抵达安顺,留宿文庙,当时的文庙有县教育局派专人管理,每年农历的八月二十七孔子诞辰,还要举行盛大的祭孔典礼。闻一多先生在这里画下了文庙的透雕盘龙石柱的素描。

田汉

田汉(年3月12日—年12月10日),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义勇*进行*》词作者。田汉先生曾于年在安顺进行抗日演讲。

徐悲鸿

徐悲鸿(-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年,客居贵阳花溪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受邀到安顺授课并举办画展。

傅抱石

傅抱石(年10月5日-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年,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受邀前往重庆中央大学授课,途经安顺之时,傅抱石受邀举办画展。

宋扬

宋扬(--),原名子秋。作曲家。湖北汉川马口镇人。“小嘛小儿郎,背着书包进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那风雨狂……”这首儿歌《读书郎》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曲子,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歌是抗战期间作者宋扬根据贵州省安顺市城郊汪家山的苗族芦笙音调与歌词改编创作而成的。

据《安顺市志》记载:年,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演剧四队(抗敌演剧队第四队)来到安顺县(现安顺市西秀区),队员宋扬、葛敏等在汪家山、下寨等苗族村寨开展革命文艺宣传。据宋扬回忆录记载:“到了安顺汪家山后,我住在苗寨小学,白天帮助学校讲课、教歌,傍晚就去苗族同胞家访贫问苦,开展抗战文艺宣传。”在这些日子里,宋扬学会了吹芦笙,并记录了许多民间故事和民歌。

▲安顺的苗族同胞吹芦笙

年11月底,宋扬和同队的葛敏,通过安顺县郊区小学汉族校长的关系,上了山腰上的苗寨。他们为了和苗族同胞打成一片,头上打上包头,穿上兰布衫,白天和年轻人—块上山砍柴,晚上同围坐篝火旁,吹芦笙,学民歌。这位老音乐家生前曾回忆说,他曾随小伙子们闯过寨子,和姑娘们对歌。

▲《读书郎》曲谱

有一次,宋扬请来一位经常在外做生意的山寨苗族村民,让他用汉语唱芦笙音调的山歌。苗族村民便唱了一首《小嘛小儿郎》:“小嘛小儿郎,骑马上学堂。先生嫌我小,肚里有文章。”听到此处,宋扬一下子找到了音乐感觉,有了创作《读书郎》的欲望,晚上就伏案疾书,词和曲一气呵成.曲调在芦笙6个基本音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民间音乐,加强节奏感,改变忧郁缓慢的音调,使“小嘛小儿郎”的音乐有跳起感觉,一听就令人感到儿童一边走一边跳的情景。几天后,运用芦笙音调和民歌风格创作的儿歌《读书郎》便诞生了。在此期间,宋扬还创作了《苦命的苗家》等歌曲,一并拿到小学生和苗族群众中教唱。

来源:安顺文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烽火岁月这些大师在安顺留下的足迹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