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后疫情时代,武汉市共享农庄面临哪些问题, [复制链接]

1#

[摘要]共享农庄是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相融合的新兴业态。通过结合数字+农业、5G等,能把大量贫困地区的“空心村”变为“乡村旅游+民宿+农趣+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有效盘活贫困村。武汉市于年启动共享农庄的建设,并在规模和效益上取得了成效。同时,共享农庄也存在建设起点低,缺乏系统规划引导;农户主体地位难保证,发展后劲不足;现代网络技术支撑、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安全服务设施不足等制约共享农庄发展的问题。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加大了对共享农庄业态的冲击。后疫情时代武汉市共享农庄的发展,需在加强对共享农庄规划、管理、扶持和引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安全服务设施,充分运用数字+农业、5G、区块链技术等,把“云农庄”和“来农庄”结合起来,真正推动共享农庄新业态的高质量发展。

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的十九大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并要求各地按规划落实。年,武汉市*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市情、市貌,力推发展共享农庄,把其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年5月,武汉市*府出台《关于创新推进共享农庄建设提升“三乡工程”建设水平的指导意见》,鼓励在*策允许范围内大胆创新,探索“三乡工程”建设主体与村集体、村民合作改建农房、建设共享农庄,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并提出到年共享农庄的发展目标。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疫情重创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严重冲击。疫情周期长,国内控制住了国际上又全面暴发,对交通、旅游、餐饮、住宿、影院、文娱等服务性行业影响非常大。现阶段国内疫情已得到控制,在精准防控疫情的同时,复工复产已有序展开。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方兴未艾的武汉市共享农庄进展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如何突破和解决问题?是我们研究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旅产业融合时需要重点研究、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共享农庄的发展经验

(一)共享农庄概念

共享农庄是共享经济范畴中的一种“农业+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1]。共享农庄,简单地说就是在不改变农户所有权的前提下,将一些有条件的村庄、农场、闲置农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并根据市场需求改造为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生活、度假养生等多种模式,再通过互联网对外出租,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城市消费者进行需求对接,形成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城市消费者共享共赢的一种新业态。具体而言,共享农庄是以共享理念为理论支撑,以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技术支持,以多元化、个性化、自主化的消费需求为市场支撑,通过“企业+农村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借助共享平台,实现乡村闲置资源的产品化转化[2]。

(二)国内外共享农庄的发展经验

国内外有一批开发较早、较为成功的共享农庄。尤其是近年来,在中西部地区贫困但自然资源禀赋较好的乡村,逐渐在形成“乡村旅游+民宿+农趣+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共享农庄产业链条,有效地盘活了许多贫困的“空心村”。笔者梳理了5个国内外发展得较好的共享农庄(见表1),从时间、规模、共享活动、盈利来源、特色和经验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这五大共享农庄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一是共享农庄的选址都在城市内或城市近郊,既方便游客到达,又客源上亦有保证。如德国公主花园位于柏林市区,属于城市中的农庄;日本MaFarm农庄位于东京近郊,从市区自驾2小时内就可到达。

二是共享农庄的活动内容丰富,能抓住并满足客人的多种需求。各式各样自助式服务内容十分丰富,如各种劳作、参与土地租赁、听农技讲座、听农场周末音乐会、订制健康主粮、农场体验、组织摄影、绘画、品茗、美食等各类社群活动。这些项目完全能满足都市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偶尔来体验一下的个性化需求。

三是农庄的经营风格各有特色,各有主打。有的侧重自助服务,有的侧重农事体验,有的侧重亲子体验,有的侧重科普、教学,有的则侧重定期举办节事活动和共享文化活动,等等。这些农庄的共享项目在经营上大部分实现了不重复建设和错位发展,因此很有发展后劲。

二、武汉市共享农庄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武汉市发展共享农庄,在明确了发展目标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推进措施。如启用了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开发了“三乡工程”网、手机App等线上应用,拓宽了共享农庄融资渠道,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大企业成立平台公司,进行整村综合开发,对现有农房进行改造升级,等等。实施两年来,武汉市共享农庄的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武汉市共享农庄的发展现状和成效

1.明确发展目标。年5月,武汉市*府提出了推进共享农庄发展的两年目标:到年,累计吸纳社会投资亿元;完成在个行*村建设可供市民度假、养生、种养、休闲、居住的共享农庄1万户;打造2~3个以都市田园综合体为依托的共享农庄集聚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社会治理能力;农庄实现销售收入总额亿元。

2.网络平台搭建和首批引流成功。年6月,武汉市为推进共享农庄业态的发展,方便市民智能找房而开发和推出了网络平台——“三乡工程”网。在平台上,首批发布了户共享农庄和套空闲农房的信息。通过手机
  从共享农庄的开发模式看,加强地方*府的*策支持和*策引导对共享农庄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是财*、金融的支持*策。不断更新财*投入的使用方式,加强*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采用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先建后补、担保补贴、以奖代补、*府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来支持发展。金融保险*策不断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共享农庄的建设[6]。二是对接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三产融合、农村脱贫攻坚、田园综合体试点等多项*策,争取对共享农庄建设的*策支持。三是*策引导,实现共享农庄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资源共享。把武汉市共享农庄建设与全域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乡村旅游示范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统筹协同推进。四是打造标准化“共享农庄”品牌。武汉市可建立健全“共享农庄”标准化体系,并进行认证,以保证消费者真正享受到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和相关服务。支持农庄建立农业物联网系统和可视化监控系统,实行全程可视化生产,把好产品、服务质量关。

(三)正确引导,加强农民在发展共享农庄中的主体地位


  加强农民在发展共享农庄中的主体地位,需要正确引导。武汉市新城区村庄多,空心村也较多,发展共享农庄,将农村闲置资产、资源盘活利用,是带领农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一是各区*府、乡*府可以安排专门人员,对辖区内的共享农庄提供一对一的业务指导服务,协助农庄业主办理相关手续,使农庄建设尽快走上正轨。二是促进企业与农民形成长期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在共享农庄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让农民也能参与到共享农庄的建设和管理中来,打开企业盈利、农民受益、生态增益的共赢新局面。三是为农民提供培训服务。把培训和聘用结合起来,培训出更多的专业技能型农民,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为开发新产品、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四)加强技术支撑,拓展网络平台,加强“云农庄”与“来农庄”的融合发展


  疫情之后的共享农庄的发展,一些客人对“来农庄”可能会有所顾忌,而对“云农庄”感兴趣。武汉市共享农庄的恢复发展需要抓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网络平台,加强“云农庄”与“来农庄”的融合发展。我国建设新农村和美丽乡村,除了对资源和土地的盘活,更关键的一点是要有技术支撑,要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为农业和土地赋能。一是要充分运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把平台搭建好。所有共享农庄的信息不仅要在“三乡工程”网站上推出,还应该在美团、大众点评团、口碑、抖音、哔哩哔哩等消费者熟悉的平台上用视频、直播等形式多频次推出。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推介、推广效果。二是要在共享农庄开发建设中重视数字技术的运用,运用VR、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智慧共享农庄的开发建设。三是拍摄武汉农庄的视频、直播、美篇等,在各种媒体上做武汉市“云农庄”的推介。四是提供更方便、更贴心的线上服务,使客人从“云农庄”到“来农庄”都能享受到便捷、温馨的消费体验。

(五)加强共享农庄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和安全服务水平


  *府相关部门要按照规划,加强共享农庄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中来。已选址、已开建的共享农庄,按照庄内基础设施主要由业主投资建设,庄外基础设施配套主要由*府投资建设的原则来推进。可把基建和配套设施、配套服务作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来抓,加快推进基建设施和配套建设的进度,促进农庄尽快形成规模。共享农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可有所扩宽,*策上可创新一些鼓励银行、信贷公司等金融机构对发展共享农庄基建提供贷款支持的*策文件。要完善共享农庄周围公共卫生安全资源的覆盖,如配置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所、消*中心等。

本文节选自《决策与信息》年11月总第期(原标题为:后疫情时代武汉市共享农庄发展思考)

作者:李翠*(-),女,湖北汉川人,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和城市经济研究。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