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志愿军如何准备朝鲜西海岸抗登陆作战白 [复制链接]

1#

朝鲜西海岸抗登陆作战准备是年12月至年4月,为粉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的企图而进行的备战活动。

年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宣告胜利结束,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整个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而“联合国军”对在正面战线取得胜利,完全失去了信心,战场仍处于相持状态,朝鲜战场又出现了暂时的平静。同时,进行了16个月的停战谈判,自年10月8日美方单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以来已处于中断。

志愿军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

年底,D.D.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为履行其在竞选时做出的关于尽快结束朝鲜战争的许诺,即到朝鲜前线视察。他在视察后宣称:不能容忍朝鲜冲突无限期地继续下去,认为小规模进攻是不可能结束这场战争的,要以“行动”而不是“言语”来打破僵局。

美国军界认为,进行大规模军事进攻,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海、空军优势,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配合正面进攻。为此,“联合国军”总司令M.W.克拉克组织了专门小组,制定实施计划,并进行实际准备。

志愿军得悉美军准备集中美军和南朝鲜军共7个师(其中美军3个师)为第一梯队,企图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登陆作战,时间定在艾森豪威尔年1月20日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后。毛泽东主席也做了精准的判断,在电文中说道:“敌人有从我侧后海岸线,特别是西海岸汉川江、清川江、鸭绿江一线以7个师左右兵力举行冒险登陆进攻的充分可能”。

年12月上旬,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时强调,应从肯定敌人登陆,肯定要从西海岸登陆,肯定在清川江至汉川江间登陆这一判断出发,来确定志愿军的行动方针。毛泽东主席还直接任命邓华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第38军军长梁兴初担任西海指副司令员。

12月2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给志愿军下达了关于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冒险登陆,争取战争更大胜利的指示。据此,志愿军司令部于12月23日下达了《粉碎敌登陆进攻部署》的命令,立即在全军展开了以思想动员、部署调整、工事构筑、物资储备以及战备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反登陆作战准备。

为做好西海岸抗登陆作战准备,根据邓华司令员的要求,志愿军司令部抽调人员组织扩大西海岸指挥机构,设立了空军前方指挥所、海军办公室,炮兵主任办公室、装甲兵第二指挥所,工程兵主任办公室,使西海岸指挥部(简称“西海指”)成为名副其实的陆、海、空三军和各兵种的联合指挥部。

邓华司令员在工作

指挥部完成配置后,“西海指”作战处即会同有关部门协同,投入反登陆作战部署的图上作业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便邓华司令员到后,提出建议和组织现地战役勘察。

邓华司令到达“西海指”后,与梁兴初副司令员即召集指挥部有关各部门领导同志开会,因为梁副司令已召开了指挥部组成的会议,邓华司令就直截了当地说:“今天我们首先进行西海岸抗登陆作战的图上作业的研究,然后即到各军去看地形,与各军、师领导现地勘察与研究,对照图上作业的部署是否合适。”

邓华司令对作战初步预案认可后,又审核了现地勘察计划,并通知各军做好准备:“人不要太多,车辆多了目标大,等我们勘察后,再组织机关各部门去对口勘察。各军也只要主管领导参加,各师领导在各师防区等着,先看清川江以南的第38军和第16军。一天能不能看完一个军的防御阵地?有没有计算?”

于是,“西海指”作战处提出两条建议,第一,据计算,看第一梯队军阵地,一天的时间太紧张了,半天看一个师,就得三个半天,最后还得集合各师师长来做综合研究,使他们有个整体的概念。因此,建议第一梯队的一个军用2天时间看,看第二梯队的军用1天多点的时间,还有炮兵师、坦克师等。整个现地勘察共需10天到15天的时间。

第二,应让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同志参加勘察。因这次抗登陆作战准备,参加的特种兵多,需要直接领会首长的意图和各军、师领导对各兵种使用的意见。

邓华司令说:“就按此计划和意见进行。勘察中有变化再改动计划。这次一定要好好勘察,在现地将部署研究仔细些,并通过现地勘察来统一各军、师指挥员对抗登陆作战的认识。”

第二天拂晓,邓华司令、梁兴初副司令即出发到第38军,在路旁等候的江拥辉军长等上前见过两位首长,向他们报告了勘察路线,先看正面第一梯队的第师和第师,后一天上午看第二梯队的师。于是,一行人由江拥辉军长领着,直奔第师防区,先看滩头阵地。

邓华司令对海滩看得很认真,很仔细,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把第38军作战科长李光兮和侦察科长张魁印问住了。江拥辉军长没有料到邓华司令会问得这么细,这么深和广。邓华司令看到这个情况,就知道第38军的同志还不完全明白他的意图。

邓华司令说:“我为什么对滩头这么感兴趣,问得这么多呢?我的意图是抗登陆作战,首先要力争在滩头多消灭敌人。在敌人下了登陆舰、艇后,正是没有站稳脚的时候,如果我们从敌人涨潮时的下水线设置钢筋或水泥柱桩,阻碍与迟滞敌人前进,将敌人登陆工具撞坏;我军山麓下的炮兵猛烈向敌人射击,坦克向登陆之敌冲击;我空军能飞到上空支援作战,就可争取消灭敌人于滩头,或消灭敌人大部至少一部于滩头。这比我军等着敌人上岸后再去打它,有利得多。孙子兵法上讲半渡而击之,这是我军歼敌最有利的时机。”

邓华司令员在西海岸

邓华司令停了一下又说:“江拥辉同志,请你与炮兵、坦克兵、工程兵好好共同研究如何在滩头涨潮水面多设几道障碍,炮兵可以组织几层火力,特别注意组织战防炮打敌人的运兵登陆舰艇,及正在登陆的坦克,我军的装甲兵怎么与步兵在滩头协同作战等问题,这都是一些新问题,需要我们好好学习,认真研究解决。”

邓华司令讲了这一席话,使大家顿开茅塞,大长见识。邓华司令这样有文化根底的高级将领,在接受任务后,不知道看了多少中外有关抗登陆作战这方面的书籍与研究这方面的战役战例呵!

在勘察第一线山头阵地时,邓华司令明确指出,哪儿是重点,如何注意结合部等等。在建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工事体系中,如何将野战工事与坑道工事结合的更好,把支撑点搞的更好。

邓华司令说:“我军在正面构筑防御工事时,我们是面对敌人,不能从敌人方面来看我们的工事构筑得合适不合适。现在我们还没有面对敌人,而是面对大海、就要注意从敌人将如何实施登陆作战,来观察考虑研究问题,使我军的防御工事、火力配系更能发挥作用。”

看完第师防区后,到该师师部去吃午饭。梁兴初副司令因为是第38军的老军长,刚下车就对第师师长李忠信说:“李忠信,你准备了些什么可口的饭菜给邓司令吃?”

志愿军第38军领导

李忠信回答说:“老军长,我是按老规矩两菜一汤准备的,保证够吃。”

梁兴初副司令火了,说:“什么两菜一汤,现在不是在正面前线,现在是面对大海,你连海鲜都没有搞点来给邓司令尝尝鲜?”

这下可把李忠信搞得尴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由于“西海指”作战处长扬迪为原第13兵团作战处长,对邓华司令习惯脾气比较了解,江拥辉军长就过来找杨迪说:“老杨,这怎么办,一时也来不及搞海鲜了,你给出个主意,让李忠信下台阶吧。”

杨迪笑着对梁兴初副司令说:“副司令,你知道邓司令最喜欢吃什么菜吗?”

梁兴初瞪眼问我:“邓司令最喜欢吃什么菜?你快告诉我,我要李忠信去搞来吃。”

杨迪说:“邓司令最喜欢吃辣椒炒肉丝,而且辣椒要多一点,这对他来说比吃海鲜还香呢!”

梁兴初副司令指着杨迪的鼻子说:“你这个杨迪,怎么不早说呢?李忠信,赶快搞辣椒炒肉丝。”

邓华司令员在一旁笑了。

江拥辉军长对杨迪说:“老杨,你可帮我们解围了,今晚到军部吃饭一定准备海鲜。”

杨迪又悄悄地对江拥辉军长说:“江军长,你晚上吃海鲜还得准备点酒,邓司令爱喝点酒,梁副司令的酒量你知道。吃海鲜喝点酒可消毒呀!”

江拥辉军长问:“老杨,还要准备什么,你告诉我,我好通知军部准备。”

杨迪说:“你们军的文工团在吧!两位司令都才学会跳舞,如果你能晚上组织跳舞,保证两位司令会高兴。”

江拥辉军长说:“呵!我只忙着准备看地形了,忘记准备晚上跳舞的活动了。我告诉你,现在我们军的领导和师的干部也都在学跳舞,可来情绪哩!我们也很喜欢跳舞,平常我们还不好专门组织跳舞哩!趁这个机会好好学学跳舞,你这个主意出的太好了。”

现在的人们一定很难理解,在那战火纷飞的年月里,怎么还能跳舞呢?何况那时候的干部都是一些“老土”,他们怎么能学会跳舞呢?

其实人们不理解,当时的干部,看起来穿着是很“土”,可是脑袋可一点也不土,而且绝大多数都很聪明,用现在的名词来说“智商”很高。请问:如果真“土”,怎么能战胜很“洋”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呢?这些干部都是有血有肉的年轻人,都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随时面对着流血、牺牲,但对这些有理想的青年来说,都是无所畏惧的,都是革命的乐观主义者。

那么舞又是怎么跳起来的呢?

年10月,祖国第二届赴朝慰问团到志愿军前线各地慰问演出,在敌人飞机的威胁下,不能在露天演出,朝鲜原有的剧场、会场都被炸成了瓦砾场,慰问团的同志们也就因地制宜,分散成小分队,在坑道中、山洞中、掩体中为志愿军指战员演出。这样的演出就没有台上台下之分,在演出舞蹈时,演员们就请观众同舞,志愿军一些干部想舞,又不会舞,慰问团的领导同志就要演员们教跳舞,这样就学起跳舞来了。什么四步舞、三步舞等等,开始时演员们数着“一、二、三、四”,“一、二、三”。

第二届赴朝慰问团

当时,志愿军的干部都很年轻,邓华司令、梁兴初副司令只有40来岁,军长们的年龄只有30多岁,师这一级只30岁左右,有的还不到30岁,都是壮年或小伙子,精力都非常充沛,于是很快都学会了。

邓华司令看地形很仔细,对照地图问的也很细,跟随他看地形,一点也不能马虎,更不能躲得远远地偷懒怕问。跟随邓司令看地形的军长、师长们也是很紧张,随时准备回答邓华司令的提问。

上午,看了第师阵地,吃完午饭就去第师阵地,翟仲禹师长在等着我们,一直看到快黄昏了,梁兴初副司令有点急了,就要作战处长杨迪去催邓华司令员。来到第38军军部天已经黑了,又是冬天,一天在野外看海潍、爬山头,冻的够呛,因工作起来很紧张没有感到冷。

吃完晚饭,梁兴初副司令就嚷道:“江拥辉,吃了饭就要我们睡觉,没有安排什么活动吗?”

因江拥辉军长作了准备,就不慌不忙地回答说:“首长,不要急,我领首长们到另一个地方去看看。”

杨迪即说:“司令,副司令请你们打打身上的灰土,换上一双皮鞋吧!”

梁兴初副司令明白了,笑着说:“杨迪,你和江拥辉搞什么名堂了?”

杨迪说:“江军长没有搞什么名堂,只是因为首长们紧张工作了一天,冻的够呛,想使首长松弛一下,搞点热身活动。”

真难为第38军的同志在山边找到一间还没有完全炸坏的一间小学校的教室,窗户挂上了红黑布遮住了灯光,屋里挂了一盏汽油灯,地下是朝鲜大炕席,军部文工团的同志们已在等待着。

进去以后虽然没有作介绍,但军部文工团认识梁兴初副司令,梁兴初副司令就将邓华司令员推到前面,大家看到邓华司令员就都自动地站起来热烈鼓掌欢迎。邓华司令员也就以鼓掌回答他(她)们。杨迪即对吴岱同志说:“吴政委,要乐队奏乐吧,跳起来就好了。”

第二天拂晓后,即去第师阵地,下车后向山上走时,梁兴初副司令对江拥辉军长说:“昨晚你们搞的那个跳舞场地太差劲,地下铺着炕席,怎么转圈,今晚在第师师部附近能不能找一个有木地板的地方。”江拥辉军长说:“我就派人去第师师部去找。”

邓华司令员在西海岸看地形

中午,看完第师阵地后,邓华司令员对作战处长杨迪说:“今天下午准备召开第38军三个师的干部还有配属他们指挥的兵种主要领导同志来开个座谈会,你把我一天半看地形说的话,整理出来了没有?”

杨迪回答说:“昨天你讲的已经整理出来了,今天上午讲的回到师师部中午再加上去,保证司令下午能用上。”

邓华司令说:“你昨晚不是也在跳舞吗?舞会完了已是半夜了,难道你一晚没有睡觉?”

杨迪说:“我在舞会中出来了,与作战处来的同志共同研究后,孟照辉科长不跳舞,就由他整理出来,舞会完了,我看了整理稿后才睡的。”

在第38军看地形时,第16军军长尹先炳来了几次电话,问邓司令怎么活动的。杨迪告诉他:“每天拂晓后即去看地形,黄昏后才下山。很紧张,看的很仔细、询问的也很仔细。请你们军、师领导同志将地形情况及阵地构筑、兵力、火力部署准备充分一些,以备询问。”尹先炳又问:“吃的怎么样?晚上干什么?”杨迪说:“这些问题我不好回答。你去问38军吧!”

以后,第39军吴信泉军长、第50军蔡正国第一副军长和40军温玉成军长都提前打电话来问,都是按类似答复第16军的口径来回答他们。

最后,来到朝鲜人民军第4军团勘察时,因为是友军,作战处长杨迪只是将邓司令、梁副司令到该军团的勘察计划通知了他们。吃饭、跳舞的事就没有说,也不能说。

邓华司令员在西海岸看地形

可是晚上吃完饭后,没有料想到该军军团长正式邀请邓司令、梁副司令去跳舞。他们怎么会组织舞会呢?原来人民军第4军团已了解到志愿军各军都组织了跳舞。两位司令在这种外交性质的场合不便推辞,就去了。

到了舞场看面孔熟悉,这不是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即歌舞团)吗?于是杨迪故意问该军团的参谋长,“参谋长同志,你们军团的文工团真好呀!”该军团参谋长说:“我们军团长很重视这次邓华司令来军团视察,他不仅是“西海指”的司令员,而且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司令员兼政委,军团长报告了人民军最高司令部,统帅部指示要高规格接待,并特意将人民军协奏团派来欢迎邓司令员。”

杨迪赶快把这个情况悄悄地告诉了邓司令和梁副司令。人民军协奏团的团员都认识邓司令,两位司令入场时,都起立热烈鼓掌欢迎,邓司令向他们鼓掌致意并特意走向协奏团团长及主要演员面前与他(她)们一一握手问好。在跳舞中间还穿插有独唱、小合唱等节目。晚会气氛很热烈。

这次现地勘察,就是这样从一个军到另一个军,从一个师到另一个师地边看边议,整整看了半个月的地形。白天爬山涉水非常紧张、劳累,工作十几小时。因为差不多每天晚上都组织舞会,到了晚上过的也很愉快、轻松。邓司令在作战上、工作上对各军军长要求是很严格的,但在生活上还是很照顾体谅部属的。

邓华司令员

作战处长杨迪和梁副司令及当时在场的军长们开玩笑说:“我们这次战役勘察,劳逸结合得很好,白天紧张认真地看地形,晚上愉快欢乐地跳舞。这种白天看,晚上跳的战争生活,比我们刚入朝时,只有紧张、饥饿、疲乏大不一样了。”

梁兴初副司令说:“我记得斯大林说过,我们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铸造的人。不管是用什么材料铸造的,但我们总还是人,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呀!战争是很残酷的,但我们是有崇高理想的乐观主义者。我们在残酷的战争中,找点生活气味,这多么好呀!多么惬意呀!”

杨迪说:“梁副司令,你这番话说的太好了。我刚才说,白天看、晚上跳,还怕挨你的批呢。”

大家都哈哈大笑。

梁兴初副司令说:“杨迪,我什么时候批过你?你讲的都是实话,这有什么可批的。”

这就是邓华司令、梁兴初副司令在朝鲜西海岸进行紧张而又愉快的战役勘察经过。

参考书:《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鲜为人知的真情实况》杨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