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啸医院脑卒中病房护士长,有19年的护龄。今年2月,她又多了一重身份——黑龙江省第三批支援孝感医疗队队员,重症病房二组护理组组长、感染四病区护士长。
她说:“我是一名医务人员,我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不管这个病人是在哈尔滨还是在湖北孝感,医院多年来对我的培养,对得起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我能做的不多,我只能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头顶的燕尾帽!”
01:48
3天只睡5小时
她不仅是护士长,还是一颗“螺丝钉”
还记得医疗队刚进驻汉川市欢乐街院区后,李啸峰所在的病区接管了50多位患者,是患者最多的病区。作为护士长,为了理顺工作,她曾连续72小时只睡5个小时。
“第一天我是夜里总值班,连续上了24小时,到第二天还是有很多不放心,护士们都刚来,需要磨合,我没有下班,而是把所有的工作流程,内容记在脑中,时刻提醒她们。下午我刚回到驻地就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一个当班的护士因为护目镜过紧,恶心呕吐。医院。”
李啸峰没有叫其他护士替班,而是自己走进病房配合另外一位护士做工作。“这一天的任务很重,当天30多位患者出院,我们要把他们使用过的被子叠起来,然后换上新的床单。如果我临时叫来其他护士,大家的排班会被打乱,为了避免大家疲惫,我进入了病房。”
当天很热,穿着防护服叠30床被褥很辛苦,“叠患者的被子和我们平时叠被不一样,一旦动作幅度太大,会扬起粉尘产生气溶胶,增加感染风险,所以我们的动作必须特别慢。”李啸峰一直是弓着腰小心叠被,再把干净的床单铺好。这样的动作持续了1个多小时,结束之后李啸峰才发现自己的腰已经直不起来了。
当天晚上又来了几位新患者,任务很艰巨。“当时我们两个人都让彼此出去,因为我们都超过了在病房里的最大时限,但是我们都没出去,因为一个人出去了另一个人就要在里面呆更长的时间。最后我们一共在里面工作了7个半小时,任务全部完成。出来的时候,浑身湿透,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有很多人问李啸峰,为什么不休息一下?她总是说,“疫情期间不是人越多越好,尽可能用最少的人应对最大的局面。”李啸峰坚持自己的原则,她不仅是护士们的总指挥,她也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人就在哪里补上。尽管几乎两天没怎么合眼,当第三天得知晚上要接21位患者时,李啸峰还是没有打乱原有的排班,坚持自己进入病房,“那天又工作了5个小时,为21名患者铺床,测量生命体征,采咽拭子。”
就这样,李啸峰在3天仅睡了5个小时,腰疼了,她就自己吃点药,但是让她欣慰的是,这几天过后,护士们逐渐掌握了工作流程,各项工作逐渐理顺。
“我认为疫情中的护士长是要有担当有责任,多看多做,支援期间所有替班都是我替,这样我带领的护士没有感觉到疲惫,而当有特殊情况,她们也很让我感动,总是宁可自己赶不上车,也要把任务完成。”
她用专业技术,帮糖尿病患者打开新世界
李啸峰说,东北人十分热情,在病区里会通过语言的艺术和患者们打成一片,“我们护士在休息的时候上网找一些有意思的段子背下来,进了病房讲给他们听。我们去了解当地的文化,还特意找了湖北方言教程来学,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地道的湖北人,拉近和他们的距离。
在隔离病房,李啸峰也经常用自己丰富的专业技能帮助患者。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女患者患有糖尿病,起初心情很不好,李啸峰一问,患者委屈地说:“你看我什么都没吃,怎么血糖还这么高?”李啸峰是国家首届营养管理师优秀学员,特别学习过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于是她给患者上了一堂糖尿病营养课,“其实糖尿病患者不是什么都不能吃,而是什么都可以吃,关键得会吃,得吃对。”李啸峰告诉患者科学的饮食方法,还鼓励她:“我要监督你,按我的方法吃,针都不用打,我是黑龙江的,你以后可以问我。”患者特别开心,患病十余年第一次听说自己可以正常饮食,还能控制血糖,突然觉得人生充满了希望,连连道谢。
医疗队和患者的关系越来越近,有的恨不得拜把子,有的患者邀请医护人员以后来湖北一定到他家住。“看到一位位患者治愈出院,病房清零,我们其实是开心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舍,在离开的时候,我还是没忍住,哭的稀里哗啦的,我跟这座城市已经结下了太深的感情。”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朱虹
编辑:刘铖